世通国外学历认证:高中证书样本范文

作者:toeflsubstitutetest 日期:2023-11-21 来源:学历认证

  高中证书样本篇1

  一、美国文凭项目毕业基准研究的缘起

  (一)教育政策的推动:基于就业与升学建构

  高中毕业基准美国是教育分权型国家,由于各州及各学区的教育委员会直接决定了辖区范围内的学校教师应该教些什么和学生应该达到什么程度,因此,对具体学校课程标准以及毕业标准的制定产生实际影响的是各州及各学区的教育委员会。[1]虽然美国各州对高中毕业的要求均有规定,但由于各州课程内容的差异,直接给各大学跨州招生、企业雇主跨州招工带来了困难。同时,在美国仍有许多学生和家长坚持要求学校颁发的高中毕业文凭理应为学生今后学习和就业做好充分的知识和能力准备。但实际上,高中毕业文凭远远没有达到这一基本目标。对大多数高中毕业生而言,美国的高中证书仅仅是一个未履行的承诺而已,学生和家长对高中毕业文凭的实际价值缺乏信心;高等院校和企业雇主也对高中毕业文凭所赋予的知识和能力内涵感到不满意,认为高中证书几乎没有价值,学生不需要展示学业成绩、不需要展示应用知识的能力即可轻易获得高中毕业文凭。为改变这一现状,美国教育部制定和强化高中毕业文凭作为一种通用证明的政策。出于高中毕业生在毕业后就业与升学所欠缺的知识与技能的考量,美国在国家政策层面,开始探讨制定具有普适性的高中生毕业基准,实施教育质量问责制度,在高中毕业标准和毕业生升学就业所需要的知识与技能之间搭建沟通的桥梁。实践表明,虽然美国大多数州在过去的10年里一直致力于提高教学水平并对其进行了严谨的评估,但ADP确定的毕业标准似乎更加苛刻。例如,目前美国还没有州要求所有的学生学习“代数Ⅱ”直到毕业。但是ADP研究表明,学生需要了解这些知识,在某些情况下,基于课程标准的知识与技能考试并不能作为国家课程测试的样本。为恢复利害相关者对高中毕业文凭价值的信心,国家有必要采取必要的政策和措施,来推动高中毕业基准的构建。

  (二)实践的应答:高中普适性毕业基准的研发

  美国在对各州大学生的调查中显示:39%的学生认为,高中所学知识不能满足于大学期间需要掌握的基础性知识,其中各大学开设的新生补课班就在一定程度是反映了这一问题。进入大学的学生中至少有28%的学生需要立即补习英语或数学课程。[2]在高中毕业后进入大学学习的学生中,有53%至少要补习一门数学或英语课程。另一方面,高中毕业后直接进入职业学校的学生情况也不容乐观,有39%的学生认为自己没有为就业做好充足的准备,与社会的期望和要求存在着较大差距。[3]而用人单位和大学教师对高中毕业生的评价进一步反映了毕业生的整体素质不达标的现状。雇主们认为有45%的毕业生不具备确保其获得晋升机会的技能。同样,大学教师们认为有42%的大学新生没有做好大学水平课程的准备。[4]上述问题的普遍存在,无疑给美国现有高中毕业文凭的价值带来巨大的挑战。因此,研究适应高中毕业生就业和升学的学科毕业基准就显得非常紧迫而重要。从美国来看,州高中毕业基准的局限日渐突出,难以适应其他州对高中生知识与能力的要求,构建跨州的具有普适性的高中毕业基准,成为美国课程学者面临的重要课题。

  二、美国文凭项目高中数学毕业基准的基本框架

  为重建学生与家长、企业雇主对高中毕业文凭价值的信心,从2004年起ADP就着手开发多个学科的高中毕业基准,并加以不断的完善。其中2009年完善的高中数学毕业基准,即ADP2009高中数学毕业基准最具代表性。ADP高中数学毕业基准分为四个部分,即数感和数的运算、代数、几何、统计和概率等领域。ADP在建构数学毕业标准过程中规定,不带有星号的基准代表的内容是针对所有学生的;而由于高等教育学习的需要,某些数学毕业基准被标有重点星号(*),这对大学中与数学密切相关的专业来说,这一内容要求是必要的。下面是构建的ADP高中数学毕业基准的基本框架。

  (一)数感和数的运算领域的毕业基准

  数感是日常工作和生活中数学运算的基础。例如,日常生活中比较商品的价钱;购买商品时估算税金;决定是买还是租一辆汽车更加划算;合理的理财以便维持日常的收支平衡;理解通货膨胀时薪水的增长;决定哪里能够节省投资,并对大众媒体和新闻报道中出现的各种变化率的概念能够有较深的理解等等。在此领域,高中毕业生应该掌握如下几个方面的知识。

  1.流畅而准确的计算有理数,不用计算器来计算。如知道加法、减法、乘法、除法和整数、分数加法的意义;计算并运用比率、比例、利率及百分比来解决问题等。

  2.认识并会使用绝对值。如知道该点到原点的距离是其绝对值,知道两数之间的数轴的距离是他们差的绝对值。

  3.理解并解决某些问题和方程式。如了解数系需要从整数扩大到有理数(正数、负数和零)。

  4.理解计算器和计算机在解决问题时的能力及其局限。

  (二)代数领域的毕业基准

  代数是有规律地识别产生变化的根源,区分各种变化中的模式,并寻求多重表征(包括语言的、符号的、数值的、图像的)表达所发生的变化。数学语言能在抽象层面上为就业者提供解决现实问题的知识,如通过利率和预期营业收入来预测储蓄,知道当建筑面积增加时成本是如何增加的等。在此领域,高中毕业生应该掌握如下几个方面的知识。

  1.对代数式进行流畅而准确的基本运算。如了解整数指数和根的属性,并运用这些属性,以简化代数式的目的;了解指数式的性质和应用这些属性,以简化代数式;多项式的加法,减法和乘法;通过提取公因式来分解多项式;二次多项式的因式分解;有理数表达式的加、减、乘、除法以及简化运算;给定变量的值求多项式;*推导和使用公式求通项公式以及对有限四则运算及几何级数求和,对无穷几何级数求和。

  2.了解函数的功能、表达式及属性。判别以符号或图像的形式给出的关系是否是一个函数;*确定无论是用符号或图像所表示的一个函数值域;理解函数符号并在其指定的定义域上的某点求函数值;*知道指数函数的反函数是对数函数,用其反函数的性质来证明对数基本性质并应用这些属性来解决问题。

  3.应用基本代数运算求解方程和不等式。求解线性方程组和含有一个变量的不等式组(包括那些涉及绝对值的线性函数);求解涉及多个变量的方程,其变量一个依赖于另一个;求解含有两个变量的两个线性方程组(二元一次方程组);求解含有三个变量的三个线性方程组(三元一次方程组);求解含有一个变量的二次方程组(一元二次方程组)。

  4.用曲线表示若干含有两个变量的方程和不等式,阐明图像的代数性质和其几何属性间的关系,并解释这样一个图像;*用曲线表示椭圆和轴平行的双曲线,并阐明其标准代数形式及其图像性质之间的关系;用曲线表示指数函数并确定其关键特性;从曲线中读取信息并下结论,确定曲线的性质,并且用该曲线反映原始问题的有用信息。

  5.通过将给定的语言信息转化成适当的数学模型从而解决问题,这些涉及到方程或者方程组的情形;应用适当的数学方法来分析这些数学模型;并且以书面形式作答及使用适当的计量单位。识别并解决可以归入这样一类模型的问题:一元线性方程中只含时间、比率、距离等一元变量的问题;识别并解决可归结为一元二次方程模型的问题;识别并解决利用一元二次方程解在重力作用下的自由落体运动的问题;识别并解决利用指数函数模型计算复合利率的问题;*识别并解决指数函数方程但需要借助对数计算器,比如指数增长和衰减问题。

  6.理解二项式定理及其与组合学、杨辉三角形、概率间的联系。

  (三)几何领域的毕业基准

  几何能促使毕业生理解空间结构和空间关系。例如,找出使一个超大物体通过一扇门的最优方法;决定如何设计一个房子以使其居住空间最大,所用木材成本最小;比较包含不同包装形状的产品等等。几何测量是量化世界的基础,盖房、利用地图和测血压都需要某种形式的测量。测量可以培养学生的精密度及准确度,他们还要学会找出潜在的和实际的测量误差,并了解这些误差是怎样在计算中产生的。研究表明,几何的学习对学生就业具有很好的帮助。在此领域,高中毕业生应该掌握如下几方面知识。

  1.了解在数学逻辑结构(尤其是在几何)里不同角色的公理、定义和定理。如识别并解释定义、定理和公理的必要性并给出例子;陈述和证明几何学关键的基本定理,三角形的中位线平行于第三边并等于第三边的一半;了解除了欧几里德公式之外的几何,平行公设是不成立的。

  2.识别和应用直线和角的相关定义并用来验证欧氏几何中的定理,解决相关问题、并用尺规完成基本的几何作图;识别和应用有关平行线的性质和原理,证明平行于同一条直线的两直线相互平行,并完成这类作图;识别和应用正交线的相关原理和性质并用它们来证明相关定理。

  3.知道相似三角形的基本定理,并用它们证明其他定理并解决问题。

  4.知道圆的基本性质并用它们来证明基本定理并解决问题。

  5.运用勾股定理和逆定理以及特殊直角三角形的性质来解决问题。

  6.使用刚性移动如反射、平移和旋转,以确定两个几何图形是否全等,并创建和分析几何设计。

  7.知道图形的相似性,并使用比例系数来求解问题。

  8.知道几何图像尺寸(长度,面积,周长,体积)依赖于单位的选择,并且所测量的尺寸只是物理对象的近似值,计算时要相对于同一基准面测量,而且图像要固定。

  9.给出二维图像时,要能想象出三维空间中的实体或曲面(如网、多视图)并且为三维实体的表面创建二维图像。

  10.利用坐标系描绘几何物体和数字代数,利用代数学解决几何问题。通过斜率的概念来解释直观概念“倾斜”,依据坐标中直线上的两点来确定其斜率,并用斜率概念解释直线的平行和垂直;用一个直线方程来描述一条线;利用两点的坐标和勾股定理求两点间的距离;*给定圆的圆心和半径求其方程,给定圆的方程求其半径和圆心。

  11.了解基本直角三角形并运用它来解决问题。理解直角三角形在可以用边的比率来定义正弦、余弦和正切函数上的相似性并能用这些方程解决问题;在给定一锐角和另一边长的情况下,应用正弦、余弦和正切函数求直角三角形某未知边;运用计算三角形面积的标准公式来解释面积。

  12.知道三角函数是如何在实数轴上扩展成周期函数的,从这些函数中导出基本公式,并用这些函数和公式解决问题。

  (四)统计和概率领域的毕业基准

  研究表明,许多工作都需要工作人员有快速的分析、解释、描述数据的能力并创造出视觉性数据———图表、图解,以便让人们可以简洁准确的做出判断,这就需要学生学习统计和概率的内容。在此领域,高中毕业生应该掌握如下几方面知识。

  1.解释和运用定量的信息。如使用适当的方法组织并显示数据(包括电子数据表)以检测模式和模式偏差;阅读并解释表格、条形图和曲线图;计算和解释概率统计,得到数据的分布。

  2.解释并评判呈现及利用信息的各种方式。评价发表在媒体上的数据报告,考察数据的来源、研究的构思以及数据分析和展示的方式;对误导使用的数据进行识别和解释;当参数是基于数据时,识别混淆了的相关关系和因果关系。

  3.解释数据的使用及统计思想,拟定推论、做出预测并证明结论。能够解释取样方法、数据收集过程中问题的表达形式,并能得出正确的结论;设计简单的实验或调查,从而收集数据来回答自己感兴趣的问题;解释随机试验和观察性研究之间的差异;形成一个配对的数据集散点图。

  4.说明和运用概率的概念来计算样本概率。解释如何量化在数量上发生概率事件的可能性;解释某事件的特定结果的相对频率如何能用来估计这种结果的概率;解释大数法则如何能应用于简单的例子;应用概率概念来计算样本概率;应用概率概念对实际情况做出明确的决策。

  三、美国文凭项目数学毕业基准的启示

  美国通过高中毕业文凭项目研究,构建高中数学等学科的毕业基准,为提高美国高中毕业生的质量提供了依据,这对我国研究高中毕业文凭的质量和内涵具有很好的借鉴意义。

  (一)构建高中毕业基准要充分体现升学与就业的需求目前,美国高中文凭项目在州毕业基准的基础上,从升学与就业两方面需求,开发全国性的高中各学科毕业基准,以满足美国社会经济发展对高中毕业生质量的要求。ADP数学毕业基准在研发过程中充分汇集了大量企业雇主、大学教师、教育专家、课程专家、基础教育一线教师的智慧,着眼于学生的升学与就业,经过科学、严谨、反复修订与实践而制定的。这可以看出,升学和就业要求是其构建高质量高中毕业基准的重要视域。而我国高中课程标准所体现的仍然是一种比较典型的知识中心主义课程,课程实施仍以“应试———升学”为导向,尤其是数学课程,带有浓厚的专业化倾向,过分注重知识体系本身的逻辑性与结论的一致性,忽视了数学知识本身所具有的应用价值,导致学生所学知识与就业和升学需求相偏离。这表明,我国高中毕业文凭还不能很好地反映学生升学与就业的需求,学生毕业后对升学与就业的不适应也就在所难免。借鉴美国的经验,我国在制定高中毕业标准时,应改变以往依靠专家组成员的观点制定统一的标准,要充分融合各个领域人士的建议与需求。如企事业单位的人事部门主管、大学教师、教育专家以及学生自身的需求,从而更好地为高中生升学与就业做好准备。

  高中证书样本篇2

  关键词:网络教育 教学模式 微课 幕课 公开课

  一、新的教学模式及其产生的影响

  网络学习具有个性化学习、选择更多、资源丰富、形式多样、不受时间地域约束等优点,终将冲破传统教育的大门,改变传统教育。王竹立认为,五十年内,实体大学将大部分消亡,首先消亡的将是人文类的学校和专业,一些职业类的学校、专业性较强的学科将可能得到长期的保存,大部分理论性课程将在课堂上消失,主要从事实际操作训练的短期培训班将盛行,短训的目的只是弥补实践不足。而作为网络教育主体形式的微课、幕课、公开课等将代替传统的理论课教学。

  微课、幕课、公开课以智能手机、电脑为载体,逐渐成为我们获取知识的重要途径。为了进一步了解信息网络时代对学生群体的影响,笔者随机选取了206个学生样本进行调查,设置的问题和统计结果如下。

  问题1:是否有智能手机?选“有”的学生203人,占比98.5%;选“没有”的3人,占比1.5%。问题2:是否有电脑或家里有电脑?选“有”的学生99人,占比48%;选“没有”的104人,占比52%。问题3:是否上网查找过学习资料?选“有”的学生202人,占比99.5%;选“没有”的1人,占比0.5%。问题4:有没有在网上上过课,或看过教学视频、教学课件等?选“有”的学生43人,占比21.2%;选“没有”的163人,占比78.8%。问题5:是否相信网络教育将来有一天会取代课堂教育?选“相信”的学生151人,占比74.4%;选“不相信”的8人,占比3.9%;选“不知道”的44人,占比21.7%。问题6:是否愿意接受网络形式的教学?选“愿意”的学生158人,占比76.7%;选“不愿意”的37人,占比18%;选“不知道”的11人,占比5.3%。

  分析统计结果可知,学生已经基本具备了利用网络学习的硬件条件,已经会利用网络解决学习上的问题。笔者认为传统教育在不久的将来会发生重大变革,教与学的过程、内容、形式越来越依赖于网络信息,优质资源的共享和流转成为新的主流,教学模式和评价体系改革迫在眉睫。笔者在技工院校从事机械类专业的教学,对技工院校的教学创新模式和评价方法进行了思考。

  二、因材施教,分类采取教学模式

  以笔者学校为例,生源主要分为初中毕业/肄业生、高中毕业生、工作后再返校学习的学生三类,这三类学生由于年龄不同、学习基础不同、社会化程度不同,在学习积极性、自主性、自我管理能力等方面都有很大的不同,因而有必要因材施教,采取不同的教学模式。

  1.初中毕业/肄业生类

  (1)特点。中级工学生的年龄范围在14~17岁,就读技校的初中毕业/肄业生学习基础较差、学习积极性较差、自我管理能力较差,且大多心智不成熟。此外,技工院校根据教育部门和人力资源社会保障部门的要求,除了教授专业理论、技能知识外,还要承担学生的基础文化知识、德育教育。

  (2)教学模式。教学计划将重新修订,减少课时,改变学制。理论课依然以传统模式为主,教师对学生进行督促和管理。文化课、德育课、理论性的课程将依然在课堂上进行,但课堂形式将会发生变化。网络学习更多的是在课前、课后进行。

  形式1:翻转课堂。学生在上课前利用手机或电脑在网上学习章节理论知识后,再到课堂上,老师组织学生讨论,并答疑解惑,提升学习的深度和高度。形式2:教师在上一堂课给出了学生网络学习的资源网址,要求学生进行课前预习,并给出几个小问题要求完成,下次课时要求学生能回答出教师所设的问题,以此来检查学生是否预习,同时也达到对学生课外学习的管理效果。课堂上老师花少量的时间,将微课等网络上学到知识点用专业化的语言将其串联起来,并加以巩固和提高,同时与之前所学知识关联起来使其系统化。

  实操类课程将延续以往的项目驱动式、模块化教学形式。在课前,教师给学生提供优秀的操作加工实例教学视频等学习资源,在课前要求学生先预习,并在上机前提问,再准许学生上机操作。一方面,可以督促学生安全操作,另一方面可以在很大程度上减少教学周期。一体化类课程则是理论课程形式和实操性课程的结合。

  (3)评价体系。传统的评价体系“期末考试+技能等级证书=>证书书”的模式依然适用。

  2.高级工类

  (1)特点。高级工学生大多是高中毕业,年龄范围为17~21岁,与中级工学生相比,其具备一定的文化基础,人生观、价值观基本形成,学习意愿较强,具有一定的自我管理能力。

  (2)教学模式。教师在高级工教育里,更多是以辅助者的身份出现,提供优秀的网络教学资源给学生参考学习,建立线上线下的讨论研究学习园地。教师参与学习园地小组讨论,加强线上线下师生互动、生生互动,答疑解惑,同时对没有跟上学习进度的学生进行督促。在课堂以实操类学习为主体,实操学习前,学生必须掌握必要的理论知识,在取得相应的学分后方可进入实操学习场地。在学生学习基本操作并熟悉后,教师再分配各学习小组任务,要求学生按工件要求完成任务。在任务完成的过程中,学生自主通过网络学习、解决问题,以达到完成任务的目的。老师从中协助(参照新加坡技术学校学习模式),并注意学生操作安全。

  (3)评价体系。借鉴大学的学分制,承认网络在线课堂如幕课中取的学分和其他具备资质的院校取得的学分。定期考试,考试以考查基础性知识为主,对考试合格者给予学分。实操类课程以完成任务的“过程书+合格工件”给予学分,修满学分颁发证书书。在校学习年限没有限制,学习专业没有限制,以学分为准。

  3.社会学习人员

  (1)特点。社会学习人员多有工作,学习时间少且零散;学习意愿强烈,自主学习能力强;限于设备、场地,实操实践能力不足,理论知识不够系统。

  (2)教学模式。脱产类社会学习人员参照高级工类教学模式和评价体系,在职类学习者主要进行短期培训与进修。利用技工院校的现有设备、师资,给在职学习者一个提高的时间和空间。一方面,开展实操训练,提高操作技术水平;另一方面,将学习者通过网络所学的知识系统化。形式为带领学习者们一起完成有代表性的机械零件的项目开发,在项目开发的整个流程中,将零散的知识系统化并查漏补缺。机械零件的项目开发应包括零件的结构外形设计、产品分析、3D建模、自动编程、上机操作加工制作、热处理、零件合格验收的全过程。

  (3)评价体系。对于短期培训的学员有学习成果认证要求的,一视同仁采用高级工类评价体系,科目合格给予学分,学分修满颁发证书书。学生自愿申请科目考试和证书书。

  在网络教育的发展中,现有技工院校的管理方式对未来的教育模式将是一个重要的补充和保证。笔者相信,微课、幕课、公开课等不同形式的网络教育终将成为理论教学的主流,教育工作者应跟上时代的步伐,优化教学资源的配置,提高教学的效率和质量。

  参考文献:

  [1]王竹立.微课:课堂,还是网络?[J].中国教育网络,2013(102).

  高中证书样本篇3

  关键词:心理变化;衔接教育;大学生;心理健康

  中图分类号:G64 文献标志码:A 文章编号:1002-2589(2013)33-0229-02

  在学生学习的过程之中,高考是一个重要的转折点。经历过高考以后,很多高中生成为大学生,他们的身份有了一个巨大的转变,这些高中生进入大学以后,他们的心理是否成熟,能否迅速适应大学生活,完成角色的转变,是一个值得研究的课题。

  一、调查研究

  本文在大学一年级学生中(即我们通常所说的大一新生中)随机抽取样本共计300份,其中有效样本为280,有效样本比例为93%。笔者分别对三所大学的大一学生进行了问卷调查。三所大学分别是A大学,B大学,C大学。这三所高校的大一新生较有代表性,分别代表了三种不同类型的学生的心理情况。A大学为一所211高校,B大学是一所普通本科高校,C大学是一所民办本科院校。这三所学校的学生能力方面有一定的差异,在他们之间进行的社会调查,相对来说较为具有代表性。笔者在三所高校中各抽取了100份样本,结果如下:A大学48%的学生表示进入大学后依然会像高中时期一样学习,27%的学生会较为放松自己,但是依然会较为努力学习,19%的学生表示大学应该不像高中一样,可以尽情放松自己,不太注重学习,还有6%的学生表示不清楚以后自己的生活方向。B大学中这四类学生比例分别为32%,41%,24%,3%。C大学中这四种学生的比例分别为17%,39%,35%,9%。

  二、基于调查的现状分析

  (一)大学生自身原因

  从上面的调研数据看出,我国目前的大学新生群体在对于大学生活的看法中存在极大的误区,在进入大学后的表现也不尽如人意。部分高中生进入大学后赶到茫然,没有现实可行的目标,人生没有目标后,对于学习也失去了动力;一部分学生进入大学后心理开始逐步开放,开始做一些高中想做却没有勇气或者时间做的事情,从而耽误了学业,并且意志消沉。现在的大学生的学习状况令人担忧。许多学生每天在寝室中沉迷于网络游戏,女生看各种电视剧,泡吧,很多的女孩子经常逛街,逃课等情况在大学中更是屡见不鲜。从笔者的社会调查中看出,在高考中成绩较好、进入较好的大学的学生的自我控制能力也较强,所以在进入大学后可以尽量克制自己,积极投身于大学中自主学习中去。而高考成绩较差从而进入一般的大学的学生,在进入大学中更容易迷失自己生活的方向,开始虚度光阴,以至于后悔终生。

  (二)社会环境的原因

  由于现行的高考制度,高中学生的学习生活被整个社会各阶层所注重,所以高中学生学习极为刻苦,学习压力也很大。但是经过高考的选拔进入大学成为大学新生后,情况却发生了很大的变化。由于社会功利性,逐渐出现了一些不良现象:读书无用论,“学原子弹的不如卖茶叶蛋”等消极言论的流传,都不利于大学新生的成长,使得他们对大学生活产生了怀疑。由于现今中国国内优秀高等教育资源匮乏,人才选拔制度单一等因素,高考自然有着其特殊性,通过高考的学生便可以进入高等院校进行学习。进入高等院校后,因为国内高等教育的现状,学生可以很轻松的“混”到证书书。而目前国内就业形势十分严峻,但是招聘单位的招聘标准却不甚合理。目前大部分单位进行招聘看中的并不是应聘者的能力,而是那一本薄薄的学位证书。这种情况加剧了现在的大学新生心理出现错误变化的过程。大学新生在过渡阶段心理状态本就不是非常成熟,而社会却并不是十分重视这一点,造成大学新生的心理衔接教育缺失的状况。而大学新生进入大学之时,也可能会发现在教师教学中,缺少了与学生的交流和与现实生活的有机结合,缺少了人文精神。学生们也不知道自己为何而学,学习了有什么用处,从而失去了学习目标。大学教师也不会像高中教师一样进行“填鸭”式教学,强行把知识填塞给学生,对于学生上课的考勤和日常生活管理也不像高中一样严格,使得学生也有了错误的想法,认为大学就是如此轻松,学习是如此得无关紧要。

  (三)家庭因素

  大学新生进入大学后,部分家长的错误观念,认为进入大学后学习不是那么重要,可以轻松度日。家长降低了子女的要求,大学生失去了部分学习的压力,对学习的重视程度也降低了很多;由于大学大部分距离学生家庭较远,家长难以监督,在失去了家长的监督后,往往会无所适从,难以合理安排时间;进入大学后,新生们突然离开了家庭,失去了家长的关心后,可能会感到失落,情绪不佳,难以集中精力于大学的学习与生活;离开家人后,大学新生从父母手中得到的可以自由支配的金钱数量也增加不少,突然拥有这一部分可以自由支配的金钱后,部分新生或许会对于私人财产规划不当从而影响生活质量。

  (四)学校因素

  新生进入到大学后,处于新的环境当中,很难迅速适应生活。如果这个时候学校没有相应的措施来解决新生的心里适应能力问题,这将对新生产生不利的影响。学校大多会关注学生表面上呈现的学习情况,而很少有会专门对学生的心理安全展开调查以及专门针对新生可能有的心理问题的系列讲座。校内也没有专门心理辅导人员,即使部分学生想要寻找心理学讲师寻求帮助,但是大部分老师也心有余而力不足。大学里最多的活动便是某某企业知名人物的讲座以及各个社团组织的社团活动。学校更多在乎的是他所在学校的学生的高就业率、在校期间获得的荣誉以及国家奖学金,而在很大程度上忽视了新生的心理压力。现在的学校变得有些急功近利,并不像以前那么的教书育人为目的,使得学生失去了学习的部分信仰与动力。

  三、应对策略研究

  总而言之,目前的高中学生进入大学后,基本认为大学就是应该比高中轻松,学习也不是如此重要,开始迷失自己的方向,在大学生活中犯下一些错误,从而使得自己在大学中失去了许多学习的机会,各项专业能力也没有得到应有的提高,后悔一生。笔者认为这个问题的解决也要从多方面抓起:

  (一)根据学生个人特点开设辅导课程

  各个高校在新生入学的第一学期开学时期,开设一门课程,针对高中毕业进入大学的学生,使得大学新生适应由高中进入大学生活的变化,发放有关大学生心理健康的书籍给新生,让新生根据自己的特点和需要,选择适合自己的书籍,通过学习把握自己的心理变化。对于失去学习目标与动力的学生,加强他们的思想教育,要使得这些学生明白自己的社会责任以及自己日后所需要面对的社会现实情况,培养学生的学习能力。教师和学校也要给学生创造良好的学习环境,改善教学内容和教学方法,使得教学更加形象生动,让学生拥有学习的积极性,让学生有学习主动性和创造性思维。对于对网络和电脑依赖性较强的学生,要教育学生正确看待网络,引导他们合理利用网络学习娱乐。培养这些学生自制力。对于心理有问题的学生进行心理辅导,使得他们走出网络的阴影。对于学习习惯不佳,学习方式不正确的学生,教育他们提高学习效率,加强对知识的理解,完善自身能力。

  (二)学校进行全面素质教育

  大学生刚进入大学,面对全新的环境和生活可能无法很快地适应,出现焦虑、郁闷的心理。这时学校就要开展新生相关心理健康教育,介绍相关的心理基础知识,让大学新生对于大学生活有一个完整的认知,对自己有一个更为全面的自我评估。并且正确的引导大学生,让他们坦然面对遇到的困难,相信前途是依然光明的。大学生的心理教育是素质教育不可或缺一部分,为了大学生的健康的全面的发展,学校应采取有效的措施,如开展主题讲座,心理咨询课,大学生心理普查等。一个优秀的大学生不仅需有良好的学术素养,素质教育也要好,各种教育全面发展,这样大学生的综合素质才会得到全面的提高。学校可以聘请专门的心理学教师,定期给每个班级上一堂心理课,让学生在课堂中认识自我,分析自我,积极地寻求解决问题的途径。或许有些同学对自己的问题难以启齿,但是校方可以在心理老师的办公室门口安置一个心理小信箱,这可以帮助那些比较内向的学生通过通信的形式向心理老师传达自己内心的感受,之后心理老师也可以通过回信等方式回答学生的问题,从而帮助学生解决问题。

  (三)帮助学生培养良好兴趣

  生活习惯伴随着人的一生,好的生活习惯终身受益,所以新生刚进入大学要慢慢养成一个良好的生活习惯,这对大学生活来说十分重要。如各个院校可以开展有关生活习惯的讲座,大学生生活习惯主题班会等。大学生自己要在各个方面培养良好的生活习惯,如早睡早起,尽量少玩网络游戏等,其次大学生要进行适当的体育锻炼,增强学生抵抗力,学校有各类体育场馆及器材,这为大学生体育锻炼提供了良好的物质条件。大学生也要学会去享受生活,如结伴进行旅行等活动。最重要学习习惯的培养,学习习惯贯穿在整个学习过程之中,我们不但要安排好学习时间,还提高学习效率,不做无用功。

  (四)提高学生自我调节能力

  客观因素虽然对学生的影响很大,但是学生自我的调节能力也必须得到培养。鼓励学生积极投入到心理实践活动当中去,例如与同桌或者自己的好友互相诉说自己心里的苦恼以及压力,这时倾听者可以利用自己所学到的心理知识,帮助对方解决心理问题,在这个过程中,双方的自我调节能力都可以得到有效地提高。

  参考文献:

  [1]牛春艳,王伟.大学新生心理适应不良与调适对策[J].陕西职业技术学院学报,2010,6(3).

  [2]古志华.大学与中学心理健康衔接教育研究[J].文教资料,2013,(3):154-155.

  [3]李育辉,傅婷,魏薇.高中到大学阶段学生的压力和应对变化:一项追踪研究[J].心理科学,2012,(2):396-400.

  高中证书样本篇4

  随着经济的发展、社会的进步,大学生数量越来越多,但大学生的素质却未有明显提高。高职学生普遍缺乏学习动力,把自己大量的时间花费在课业以外,忽视了学习的重要性,阻碍了自身的全面发展。然而,学习能力是社会人必须具备的能力,其既影响大学生知识掌握情况,又影响大学生的就业及发展。

  二

  通过对苏州卫生职业技术学院在校生学习主动性的调查研究,更好地了解现在大学生的学习状况,借鉴并指导在校生学习,这对大学生以后的学习有很大的帮助。问卷调查采用匿名方式。本次调查范围主要为我院石湖校区和书院校区,包括大一、大二两个年级。调查采用随机抽样方法,确定调查对象及样本量,通过问卷调查的方法收集资料,本次调查共计发放问卷730份,回收有效问卷690份,有效回收率为94.52%,其中一年级413人,二年级277人。

  为了清楚地了解在校学生的学习主动性,对于学习主动性我们设有如下一题:“你一读书就觉得疲惫与厌倦,只想睡觉”(表一)。其中,大二学生较自主地可以严格要求自己,积极学习,复习功课,而大一同学的学习主动性明显差于大二学生。对此问题我们进行了深入的探讨,以及必要的二次访谈,得出结论为:1.21.21%的学生学习态度不端正。2.25.34%的学生对所学专业不感兴趣。在随访中许多都称自己是”被专业”了,填报志愿时完全不是自己喜欢的专业,而是遂了父母的意愿,或迫于升学压力或是自己所学的专业与自己的想象相差甚远,因而日渐失去学习兴趣,任务似地机械学习。3.20.23%的学生认为教师教学水平差,家长不关心自己的学习。刚刚从高中毕业的大一学生仍旧处于被动学习的状态,习惯老师的叮嘱和父母的监督,致使许多学生上课时不能很好地获取知识,下课自行复习又吃力,最后得过且过,恶性循环。4.11.23%的学生认为文凭易得,所以没有压力。大学较之中学存在一定的灵活性,大多学生都采取考前突击复习的战略,不求高分,但求及格,没有升学压力单单是为拿到证书已不能激发学生的内在驱动力。5.9.48%的学生认为学习成绩与就业前景无关,对未来没有整体的规划,都是做一天和尚撞一天钟,日出而作,日落而息,庸庸碌碌地虚度大学光阴,这其实是一种很不负责任的表现。大学是进入社会前的加油站,有必要对自己的大学生涯做合理的切合实际的规划,对自己的人生负责,对自己的未来负责。6.12.51%的学生认为个人功底差,付出与得到不成正比。有的学生朝五晚九地学,但是学习成绩与自己预期的有一定的差距,若干次的失败后只有少部分人愈挫愈勇,绝大多数人都选择放弃。

  在学习过程中,不同的学生对于不同的问题有不同的态度和解决方案,如在对待日常作业练习方面就存在着相当大的分歧。表二是对大一、大二学生“对作业没有一点兴趣,但仍旧会激励自己完成”的一个调查结果:大二学生的自觉性高于一年级的学生。这说明在大一的时候大家均对学习比较迷茫,对自己的喜好与规划不是很清楚,有种人云亦云的跟风现象。

  表三对在校学生就自己的学习能力,例如大一护理系有47.9%的学生不确定自己的学习能力和学习技巧是很强的,这与大二护理系的48.6%相差甚微。学习技巧的调查结果说明,学生对自己的学习能力并无太大的把握。大一护理系有47.9%的学生不确定自己的学习能力和学习技巧是很强的,这与大二护理系的48.6%相差甚微。

  学习方法是学习的工具,思维是学习活动的核心,知识是深入学习的基础,在教学中只要解决好这三个问题,就可以总结出一套真正适合自己的学习方法,使学习能力和学习技巧有所提高。

  三

  对于学生的学习要加强引导。在大学阶段,大学生在智能发展上呈现出逐渐成熟的特征,随着接触事物的多元化,思维有了更高的抽象性和理论性,并由抽象逻辑思维逐渐向辩证逻辑思维发展,观察事物的目的性和系统性也进一步增强。因此,在学习过程中,基础教育阶段的主要以记忆为主的学习方法不再适用,要求学生依靠自身,主动地感知、处理、储存和提取信息,更重要的是广泛而明确目的地进行学习,了解新知识、新技术,并运用所掌握的知识,分析、评价所见所闻,在学习中总结方法,在挫折中丰富经验,有明确的学习动机和过硬的学习能力,从而全面提高自身素质。

  对于老师要加强教学改革。这就对教师的授课、解惑提出了新的要求和挑战。虽然大学生的思维主要借助概念来实现的,但对新知识、生疏的事物还是以形象直观的认识为基础的。所以,在教学中,不仅要积极鼓励学生去发现问题,提出问题,而且要就重点、难点提出问题,在衔接转换处提出问题,在联系过渡处提出问题,在思维的节骨眼处提出问题。问题提出后,要鼓励学生从纵向、横向去思考,在此基础上,根据学生的实际,或由学生自己去分析解答,或引导学生分析矛盾,启发他们自己去寻找答案。这不但可以使学生深入理解所学内容,而且可以培养学生独立思维、深入思维和巧妙思维的能力。实际上,学生思维能力提高的关键主要是在这些问题点上、知识点上。而且,在讲解问题或叙述问题时,要从不同角度、不同层次上加以引导,从不同角度、不同深度上去认识事物,如对信息概念,既要让学生认识信息的特征,又要让学生知道信息是没有确切定义的,还要让学生知道信息为什么没有确切定义;既要让学生知道一般概念都是有确切定义的,还要让学生知道有少数概念是没有统一定义的,等等。这不但有利于拓宽学生的知识面,使学生获得系统的知识,而且有利于发展学生的发散思维,提高学生的求异思维能力。

  高中证书样本篇5

  根据省教育厅有关文件精神,结合我市实际,经市政府同意,对今年初中毕业与升学考试和高中阶段学校招生等工作,提出如下意见:

  一、初中毕业与升学考试

  初中毕业学生学业考试是义务教育阶段的终结性考试,目的是全面、准确地反映初中毕业生在学科学习目标方面所达到的水平。考试结果既是衡量学生是否达到毕业标准的主要依据,也是高中阶段学校招生的重要依据之一。初中毕业生学业考试分为毕业考试、升学考试两部分,原市区实行“两考合一”,即升学考试科目不再组织毕业考试,升学考试成绩也做为毕业考试成绩;其它县(市)区“两考合一”或“两考分开”由各县(市)区自定。

  (一)毕业考试科目设置及考试组织

  毕业考试科目包括语文、数学、外语(会话测试占40%,笔试部分占60%)、物理(含实验操作)、化学(含实验操作)、生物(含实验操作)、思想品德、历史、地理。生物、地理学科的毕业考试成绩按本课程内容全部结束时的考试成绩计算。

  毕业考试的命题、考试由学校组织实施。各科考试成绩的呈现可以采用百分制,也可以采用等级制。毕业考试需安排在20*年5月15日以后进行,具体时间和组织形式由各县(市)、区自定。

  经县级教育行政部门批准已经分流的九年级学生,其毕业考试按唐教字[2003]4号文件执行。

  (二)升学考试科目设置及考试组织

  考试科目为6科,包括语文、数学、外语、理科综合(包括物理、化学两门学科)、文科综合(包括思想品德、历史两门学科)、体育,总分630分。

  1、文化课考试总分600分。

  ⑴考试科目及分值:语文120分,数学120分,外语120分(听力测试30分,笔试部分90分),理科综合120分(物理55分、化学35分,综合题30分),文科综合120分(思想品德45分、历史45分,综合题30分)。

  ⑵考试形式。语文、数学、理科综合为全闭卷形式;文科综合为全开卷考试;英语含听力考试。除语文外,其余四科试卷均采用分卷形式印制,即每科试卷分卷Ⅰ和卷Ⅱ两部分,其中卷Ⅰ为选择题,要求考生用2B铅笔将答案填涂在答题卡上,采用机器阅卷;卷Ⅱ为非选择题,要求考生将答案直接书写在试卷上,由人工阅卷。

  在文科综合开卷考试中,考生可携带相关课程的教科书进入考场,其他资料不得带入考场。答卷时可以查阅准许携带的教科书,独立答题,不得相互讨论、互相抄袭和相互借阅教科书。

  ⑶考试安排。五年制师范(只招学前教育专业,下同)及五年一贯制和“3+2”高职、普通高中、中专、中技和职业高中招生仍使用同一试卷。考试时间为6月21日至22日,每科考试时限各为120分钟,具体日程安排见附件一。

  2、体育成绩满分30分。具体安排另行发文。

  3、信息技术、理化生实验操作、地理、生物等考试成绩,原市区不计入中考升学总分,其它县(市)区是否计入由各县(市)区自定。

  (三)升学考试的命题及其管理

  具体要求按省教育厅冀教基[20*]7号文件执行。

  (四)评卷与登统

  全市的评卷、登统工作由市招生办统一组织和管理,评卷教师的培训和阅卷指导工作由市教育局中学教研室负责。

  二、毕业标准及证书颁发

  初中毕业年级学生,修业期满且成绩达到以下标准者准予毕业,由就读学校颁发初中证书书。

  1、道德品质、公民素养、学习能力、交流与合作、创新与发现、运动与健康、审美与表现等七个维度的基础性发展素质评定达到C等级以上(含C等级)。综合素质评价文件另发。

  2、毕业考试科目的成绩合格。(毕业考试科目的成绩不合格者可补考一次)

  修业期满但达不到以上标准的发肄业证书。

  三、高中阶段学校招生

  (一)招生计划

  今年我市初中毕业生预计为8.47万人。五年制师范招生约590人,市属高职(五年一贯制和3+2)招生约750人,市属中专约4590人,省部属高职约1000人,省部属中专约5000人,职业中学(含中专部)招生约17800人,成人中专、民办中专招生约4430人,技校招生约7100人。各类中等职业学校共招生约41260人,普通高中招生约40785人,全市高中阶段学校共招生约82045人。

  五年制师范、省市属高职、省市属中专、技工学校的具体招生计划在考生填报志愿前向社会公布。

  8县(市)、丰南区、丰润区原丰润县部分普通高中的招生工作由各县(市)、区组织实施,原市区由市教育局统一组织实施。

  *十一中招收综合高中班220人,参加普通高中会考,高三教学实行普职融通,学生自愿选择参加普通高考或对口升学,毕业时颁发普通高中证书书或职业中专证书书。综合高中班学生收费按普通高中公助生对待,免收学费。

  开滦二中东校、*十六中、开平自强高中继续举办宏志班,分别面向全市招生55人、50人和50人。*十中举办艺术宏志班,面向全市招生40人。宏志班录取的新生免交三年学费和住宿费,并给予一定生活补贴。公办高中宏志班招生由市教育局下发具体招生办法,统一组织实施,各相关学校不得自行招生。

  海港中学无住宿条件,只招走读生。

  *一中、开滦二中、*二中、开滦一中招收原新区生源,市区其它公办普通高中不再招收原新区生源;丰润车轴山中学、丰润二中招收部分原新区生源;*62中只招收丰润区考生。

  我市各国办普通高中招生计划(含音体美特长生)分为公助生和择校生两部分。公办高中择校生比例均为30%,公助生免收学费(*户籍),择校生收费与去年相同。

  (二)报名

  1、报名时间

  今年继续实行中考报名与填报志愿分开进行的办法。报名时间全市统一为4月17日至22日,逾期不再办理。

  2、报考条件

  凡具有我市正式户口的九年级在籍生、往届初中毕业生和同等学力者,原则上年龄不超过18周岁(1990年9月1日后出生),均可报考高中阶段招生学校。其他8县(市)和丰南区、原丰润县的具体报考办法,由各县(市)、区教育局按省、市有关文件精神作出具体规定;原市区考生报考的具体要求如下:

  ①原市区范围内的考生必须具有原市区户口。原新区与原丰润县考生资格的界定由丰润区教育局确定。市区改制和民办学校在原市区范围以外招收的学生,须回本县(市)、区参加中考。

  ②普通高中、五年制师范、“3+2”及五年一贯制高职只招收应届初中毕业生。

  ③允许往届初中毕业生,进城务工人员(省内、省外不限)及同等学力人员报考中等职业学校,并取消年龄限制。

  ④外地来唐投资人员子女,须提供监护人申请、临时户口、身份证明、注册资金证明、近一年的完税证明等文件(以上材料务于20*年5月23日前报市教育局基础教育处),经市教育局审查批准后,可在市区报名考试,并不受志愿限制。

  其它特殊情况需在我市借考的,不允许报考第一、二批志愿学校。

  凡户口不在原市区的考生一律到各县级教育部门指定的地点报名。

  3、报名办法

  中考报名采用计算机网络报名的办法进行。报名顺序号以班为单位排序,不得打破班级混排(以便公示)。由学校组织考生本人录入相关信息,图象信息仍采用电子摄像方法进行。各县级招生部门要统一组织好初中学校进行网上报名工作,同时要做好网上报名的指导工作,力求准确无误。电子摄像时间由各县(市)、区教育局自定。

  非应届初中毕业生,一律到县级招生部门指定的地点报名。

  原市区考生报名具体要求是:

  ①符合报考条件的考生,以九年级全学年所就读的学校为中考报名学校,严禁各校为外来考生报名。

  ②在原市区以外学校借读,回市区参加中考的学生,由户口所在区教育局审核学籍、户口、居住地,经市教育局批准后到管境学校报名。

  ③50中(*体校)九年级学生经区教育局审核批准,回学籍所在校报名。

  报名结束后,各县级招生部门要将考生报名信息分学校以班为单位打印,在学校校务公开栏张贴公示一周,并公布监督举报电话。严防不符合报名条件的学生报名。

  其他县(市)、区的具体报名办法由各县(市)、区自定。

  考生报名时,要交验居民身份证或户口簿以及初中学籍卡或其它相关学历证明。

  考生报名时,交报名考务费每人55元。

  4、开具享受照顾证明的手续

  享受照顾的考生,需在5月16日前向学校交验原始证明、证书和证件,并提供相关复印件。学校必须对享受照顾加分的考生姓名、班级、加分原因等进行不少于5天的公示,并公布学校和上级教育主管部门的监督举报电话,接受群众监督。经公示确认后,5月25日前学校将享受照顾的考生造册登记,并经校长签字后报县级招生办,同时提供证明或证件复印件。县级招生办再次进行核验,核验无误后,经办人在证明或复印件上签字,加盖县级招生部门公章,同时登记造册,于5月31日前报市招生办备案。享受照顾的考生,其加分信息由各县级招生办单独录入。正常办理结束后再补办的各类照顾手续一律无效。

  体育类由市教育局和市体育局开具证明;归侨、归侨子女、华侨子女、侨眷高知子女由市侨办开具证明;台湾籍青年由市对台办开具证明;少数民族子女由各县级民宗局开具证明;烈士子女持烈士证明书原件或各县级民政局开具的证明;残疾军人、因公牺牲军人子女、一至四级伤残军人子女和因公牺牲人民警察子女、一级至四级伤残人民警察子女持因公牺牲证明书原件、伤残证原件或由各县级民政局开具证明;农村户口独生子女由各县级计生委(计生局)开具证明;教职工子女由父母所在单位开具证明,上级教育部门签字盖章(报考五年制师范用);驻边疆、边远地区、海岛部队现役军人子女由所在部队团级政治部门开具证明信,并经部队驻地县级民政部门和人武部分别签署意见注明所属地区类别并加盖公章。

  (三)填报志愿

  1、填报志愿的时间

  考生填报志愿的时间为6月9日至11日。

  2、填报志愿的原则

  全市高中阶段招生统一分五个批次进行。

  (1)原市区(不含原新区)高中阶段招生学校录取批次如下:

  第一批:*一中、开滦二中、五年制师范(只招学前教育专业)

  第二批:*二中、开滦一中、*八中、*16中、*10中(含美术)、*11中(含综合)、*23中

  第三批:12中、五中、宏文、海港,河北省冶金高级技校(唐钢技校)

  第四批:省、市属五年制(“3+2”)高职;*市劳动高级技校(原机械技校)、*市技师学院、*机车车辆厂高级技校、开滦技校

  第五批:省(部)属中专、市属中专;古冶技校、公路技校、玉田技校、冶金矿山技校、天成技校、工贸技校、城建技校、唐海技校、九洲技校

  职高、职专、成人中专、民办中专等实行自主招生。

  考生应根据录取批次和招生学校选择填报志愿。

  第一批录取校中,五年制师范与普通高中不兼报,各普通高中之间互不兼报。

  第二批录取校中限报四个志愿,其中10中和11中不兼报。

  第三批录取校中限报一个志愿。

  银河、光明、民进、惠德、自强、长宁、集才、博达等民办高中实行自主招生。

  第四、五批录取校中,技校与高职、中专互不兼报。高职每一批次分省属、市属分别限报二个志愿,并填到具体学校和专业;技校限报二个志愿,并填到具体学校和专业。

  实行自主招生的学校,考生直接到相关学校办理招生入学手续。

  *十中(河北*艺术高中)招收的艺术特长生(含影视编导专业)经省教育厅批准,物理、化学、生物三科免会考。

  *五中被确定为“河北传媒学院优质生源基地”,今年开设传媒类特色班,学生按普通高中录取后,经自愿报名,学校面试,可进入特色班学习。

  同一批次内学校排名不分前后,按志愿优先原则,以考生填报志愿的前后顺序录取。

  (2)原新区学生录取批次如下:

  第一批:*一中、开滦二中、车轴山中学、五年制师范(限报一个志愿,不得兼报)

  第二批:*二中、开滦一中、丰润二中(限报二个志愿)

  第三批:62中

  其他类学校及批次与市区相同。

  8县(市)和丰南区、原丰润县录取批次:五年制师范、高职、中专、技校应与市区一致,普通高中由各县(市)、区自定。

  3、考生填报志愿的要求

  填报志愿一律采用计算机网络填报的方法进行。考生应根据*市中考招生计划编码表填报志愿。

  考生报考普通高中学校志愿的,填到具体学校。报开滦二中的考生,要求在志愿栏内选填“开二东校”或“开二西校”的代码。*十一中普高班、综合班分别各算一个志愿,分别填报。报考普通高中择校生志愿,在该校志愿栏内将择校志愿信息选择选中。考生可同时填报同一个学校的公助生和择校生,也可只填公助生不填择校生,是否填报择校生要由考生及家长根据家庭经济条件等因素慎重选择决定,录取时依次录取该校公助生和择校生;该校录取完毕,转向录取下一个学校。考生一旦被录取,不得改录其它学校(到自主招生学校的除外)。普通高中音体美特长生不单独填报志愿,考生只要填报了某一学校就参加该校普通生和特长生两次录取。

  提请考生及家长填报志愿时注意,从今年秋季开始,全市普通高中公助生一律免收学费,择校生继续按原标准收取择校费。

  考生必须将所填报的志愿学校填在相应的批次栏内,跨批次填写将影响录取结果,后果自负。

  报名信息和志愿信息采集完毕,由微机打印核对表,交考生本人核对,确认无误后,考生在相应栏内签字。志愿填好后,任何人不得以任何理由更改志愿。

  填报志愿要充分尊重考生意愿。各单位要把高中阶段各学校的招生计划和填报志愿的方法,如实传达给每一名考生,让考生本人自愿选择报考学校,不得自行制定限制考生填报志愿的随意性政策。

  (四)中考录取照顾条件

  1、普通高中招生优惠加分:

  (1)烈士子女,照顾20分。

  (2)驻边疆国境的县(市)、沙漠区、国家确定的边远地区中的三类地区和军队确定的特、一、二类岛屿部队现役军人子女照顾20分。

  (3)伤残军人、因公牺牲及一至四级残疾军人子女、因公牺牲及一至四级残疾人民警察子女照顾10分。

  (4)在我市的农村户口独生子女,照顾10分。

  (5)归侨、归侨子女、华侨子女、台湾省籍青年以及侨眷高知子女,照顾10分。

  (6)散居的少数民族考生,照顾5分。

  2、普通高中以外的学校除享受上述优惠外,还享受下列优惠加分:

  (7)体育全国比赛前6名、运动健将、一级运动员,照顾50分。

  (8)市级体育竞赛单项前5名、集体前3名、二级运动员,照顾20分。

  (9)省级三好学生、市级以上优秀学生干部、省级科技发明创造者,照顾10分。

  (10)教师子女如报考师范学校,照顾10分。

  各类照顾加分只选择一项,不累计加分。

  (五)音体美特长生、师范生的加试工作

  报考五年制师范学前教育专业的考生参加专业素质测试,专业素质测试工作在市招生办的监督指导下由招生学校具体组织实施,测试时间另行通知。报考中等职业学校的体育、艺术类学校的考生,在市招委的领导下,由招生学校组织加试。

  原市区报考普通高中美术、音乐、体育特长生(班)的考生,在中考前参加由市教育局基教处统一组织的专业加试,具体办法和加试时间另行通知。其他县(市)、区自行安排。

  (六)录取

  1、录取原则和依据

  高中阶段各类学校录取新生总的原则是:德智体全面衡量,依据考生今年初中升学考试成绩,严格按批次、同一批次内按考生填报志愿的顺序,由高分到低分依次录取。省级示范性高中录取时划定综合素质评价成绩合格线。

  2、录取的组织

  五年制师范、省市属普通高职、省(部)属中专、市属中专的录取工作由市招生办负责组织;成人高职、中专部、职业中专、职业高中、成人中专和民办中专的录取工作由市教育局职成处负责组织;普通高中的录取工作由市教育局基教处负责组织;技校招生工作由市劳动和社会保障局负责组织。

  3、普通高中录取

  经市政府同意,今年我市市区普通高中招生将*一中、开滦二中、*二中、开滦一中、*八中、*16中、*10中、*11中、*23中九所省级示范性高中公助生招生指标的50%平均分配到各初中学校。按比例不足1名的确保1名。特长生招生指标不分配。指标分配以中考报名人数为基数,各初中学校具体分配数额,中考报名后确定,并向社会公布。

  普通高中招生,录取时先录公助生的统招生,并以此分数线为基准线。然后录取公助生的指标分配生,最后录取择校生。指标分配生的录取分数线最低为基准分数线下降30分;如果下降30分不能用完分配的指标,则该指标收回,统一录取。

  普通高中在录取分数线上如遇并列分,先按数学、语文、外语三科总成绩筛选,仍然并列依次按数学、语文、外语单科筛选。

  普通高中招收音乐、美术特长生(班),文化成绩在志愿学校录取分数线下降30分投档。美术在专业成绩合格的基础上,按专业加文化的总成绩顺序录取;音乐按专业加试成绩顺序录取;*十中(艺术高中)美术专业单独划定文化课和专业分数线,按文化加专业的总分录取。体育特长生文化成绩在志愿学校录取分数线下降100分(其中初中阶段二级运动员和市级以上田径运动会单项前三名获得者降200分)投档,按专业加试成绩并参照初中阶段运动成绩择优录取。各校对音、体、美专业成绩有不同的要求。

  开滦二中两校区公助生招生计划统一使用,同一录取分数线;择校生的招生计划视东、西校区公助生招生数额确定,东、西校区可能出现不同分数线。

  各公办普通高中在招生录取时必须严格按招生范围招生。市区公办普通高中招收市区(不含丰南区、原丰润县)生源,其他县(市)、区公办普通高中招收本县域内生源。对违反招生范围招收的学生,市教育局不予注册学籍。

  市区各普通高中(含民办高中)不得为去外县(市)、区就读的学生保留学籍。

  各公办普通高中在招生录取时必须严格执行“三限”政策,对违反“三限”规定的要追究有关人员责任。

  市区各高中阶段学校录取基本结束后,未招满额和因故不报到缺额的学校可进行补录。补录要坚持“三限”政策,补录结束,各校仍要符合“三限”要求。补录结束后,招生学校将补录考生花名册分别报市教育局相关处室,办理学籍注册手续。

  原市区以外的其他县(市)、区按省、市文件精神,自行组织普通高中的录取工作,省级示范性高中公助生指标分配比例不低于50%。

  4、其他

  报考五年制师范学前教育专业的考生,素质测试合格后,按文化成绩由高到低录取;“3+2”及五年制高职的录取由省统一划定最低控制分数线。

  市区的录取工作将在7月中旬开始。自主招生学校的招生收费时间应在7月30日以后进行,并应充分尊重考生及考生家长的意见。

  四、加强对初中毕业生的质量监测、评估

  教育行政部门要加强对初中毕业生的质量监测、评估,建立对初中毕业、升学考试的评价和监控制度。各县(市)、区教育局对各初中学校的教育教学质量要进行统一评估,考评学生所学各门课程的平均分数和平均及格率,学生基数按初中一年级新生入学人数计算。市将抽取各县(市)、区一定数量的样本校,对全市的初中教育质量作出评估。省还将对我市抽取一、二个县(市)、区,每县(市)、区随机抽取每科100份试卷,对全省初中毕业生的质量进行评估。抽取试卷的具体安排另行通知。20*年初中毕业、升学考试工作结束后,请各县(市)、区教育局将20*年的试卷分析报告、工作总结等,于20*年8月20日前报市教育局基教处。

  五、加强领导,严肃纪律,确保中考改革顺利进行

  各县(市)、区教育局要以中考改革为导向,大力推进义务教育学校均衡发展。加大改造薄弱学校力度,均衡配置教育资源;禁止公办义务教育学校招收择校生,促进生源均衡。全面实施素质教育,进一步完善对学生的综合素质评价体系,为不断深化中考招生制度改革奠定基础。

  中考工作政策性强、时间紧、任务重,群众关注程度高,各单位一定要以党的十七大精神为指导,按照建立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要求,以提高人民群众满意度为主线,扎扎实实做好每一项工作,确保中考顺畅有序地进行。

  各单位要加强对中考招生工作的领导。配备组织纪律性强、对工作认真负责、坚持原则、熟悉招生工作的同志负责各项具体工作。对参与今年中考招生考务的所有工作人员,包括主监考教师、考区考点和录取工作人员,都要严格按照中考有关文件的要求,进行中考政策和专业知识技能培训。凡未参加培训的人员,在中考各项工作中,一律不得上岗。

  各单位要严格按中考各项规定办事,按时完成各项工作任务。要增强安全意识,认真做好安全和保密工作,确保万无一失。要严格制止乱招生行为,不得向计划外学校提供考生名单、电话和住址等信息。对于违反中考考试纪律及有关规定,给招生考试工作造成事故者,对于玩忽职守违纪舞弊,造成中考工作重大损失者,要严肃处理,并追究有关领导的责任。为便于社会监督,各单位都要设立中考监督举报电话,并在考前向社会公布。市教育局设立的举报电话是:*

  中考考务工作及相关各项规定另行发文。

  高中证书样本篇6

  ――北京市教育委员会副主任罗洁

  2007年9月1日开学,北京市300多所普通高中近7万名高一新生拿到了让人眼前一亮的新教材,也有了更多新的学习选择――从这时起,北京市开始了崭新的普通高中课改实验。

  首都基础教育一直行走在全国前列,作为全国第四批进入高中新课程实验的地区之一,北京的此次课改更肩负着承前启后、继往开来的历史使命。因此,北京市在积极借鉴外地经验的基础上,立足首都实际,推进具有首都教育特色的课程改革实验。

  2008年初,伴随着新课改纵深推进,北京二中、北京四中、北师大附属实验中学、北师大附中、北师大二附中、人大附中、北京101中学、北京潞河中学等8所普通高中示范校,成为首批确定的自主排课和自主会考的实验校。各校立足课程方案,挖掘自身优势,开发课程资源,探索着一条具有本校特色的课改创新之路,进而引领全市高中新课程自主排课、自主会考新机制的创建,全面推进学校办学特色的建设和发展。

  北京市第二中学:

  构建“套餐”体系 打造学校特色课程文化

  课堂是学生接受教育的主渠道,课程学习就是学生最直接的一种学习。在北京二中校长钮小桦看来,具有鲜明特色的课程设置,不仅能够促进每一个学生的发展,更能以此形成学校办学的最大特色。

  钮小桦校长形象地将学校的课程设置变化比喻为给学生提供不同形式的餐饮:过去课程设置是同一个标准,随着改革,出现了“套餐”,丰富了“盒饭”的内容;学校的课程种类越来越多之后,形成“自助餐”,让学生置身于一个丰富的知识环境中,对他们以后的学习和成长起到积极作用。

  北京二中还专门开设两大类的研究性学习课程――课题研究和项目设计。“这是学校给学生增加的自制餐。”钮小桦校长认为,“在实验室中,学生们可以自主设计、自主安排实验过程和仪器,极大地调动了他们学习的积极性、主动性,学生们的成长也会因此而更加全面。”现在,学校构建起“国家课程+学校课程”的课程体系,形成了有本校特色的课程文化。

  北京二中还在课时安排上首次尝试长短课时,即45分钟和1小时两种课时,学校高一所有学科每周都至少安排1次1小时的长课时。

  北京市第四中学:

  科技与人文并举 促进师生和谐发展

  “北京四中立足实际,发挥优势,通过构建特色鲜明、充满活力的学校新课程和管理体系,促进师生和谐发展,从而全面提升北京四中的办学质量。”北京四中校长刘长铭希望通过新课程实验,完善学校的各项制度,建立具有本校特色的学生指导和管理体系;逐渐形成科技与人文并举的校本课程特色,形成以过程性、发展性评价为主导的学生管理评价机制,促进学生和谐、主动地发展。

  据了解,北京四中不仅按照课程标准开设了相应的选修模块,还根据学生需求和学校特点,在所有领域都开设了校本选修课程,分别安排在高一、高二年级。另外,学校在高一开设生物和通用技术校本选修课程;在每周开设5节体育必修课的基础上,开设游泳、武术、跆拳道等选修课,通过体育与健康课程培养学生健壮的体魄、优秀的品质,塑造高尚的人格。

  值得一提的是,四中的研究性学习活动“学生全员参与,人人有课题;教师全员投入,人人有辅导”。“学校通过开展项目管理式的研究性学习活动,与长短课时、导师制工作实验相结合,探索研究性学习的有效管理和实施方案。”

  北京四中还通过学生个体质量多元评价,为他们的发展“导航”。

  北京师范大学附属实验中学:

  全面发展 学有特长“三结合”课程体系育英才

  在北京师范大学附属实验中学,“走上实验(或青春、成功)之路”、“模拟联合国”、“中华传统文化节”、“校友论坛”等精品活动备受学生们喜爱。新课改实施后,学校在全面落实必修课程的基础上,还将这些社团和主题教育活动进行整合,纳入学校课程体系,为不同兴趣、志向和能力的学生提供了更多的选择机会。

  实验中学设置了“必修+专修+选修+综合实践活动”的课程体系,充分体现出基础性与发展性相结合、规定性与选择性相结合、历史性与时代性相结合的“三结合”特色,为培养“全面发展、学有特长”的“英才”打下坚实基础。

  据实验中学副校长蔡晓东介绍,学校高一年级重点开设必修课程、选修课程,强调夯实学力基础;高二年级增开可供学生自主选择的专修课程,强调在专深方向上的培养。

  为了使校本课程更有效地推进,学校还将现在的7节课改为8节课,成立理科实验班、文科兴趣班、外语实验班的专项工作组,使得特色更加鲜明、质量进一步提升。另外,课程(模块)纲要以及“学案”的编写也是实验中学的创意之举。目前,各学科“纲要”编写已全部完成,总计约4.4万字。

  北京师范大学附属中学:

  秉承传统 尊重个性 实施“全人格”教育

  秉承“包容”与“创新”的历史传统,倾力打造尊重学生个性发展的学校课程文化――这是北京师范大学附属中学的课改理念。而该校学生在课堂上接受的是一种“全人格”教育,即一方面要促进学生德、智、体、美全面发展,另一方面要使学生珍惜选择自身发展的权利。

  该校副校长王莉萍介绍说,学校共开设了“德育类”、“健身类”、“学科特长类”和“学科专项技能类”、“文学艺术鉴赏类”、“博知类”、“实践模拟类”等七大类课程,突出了传统德育特色,使“品德”成为学生发展的根本;加强了体育与健康课程”,使“健康”成为学生发展的保证;设置“科学课”与“社会课”,使“全面、均衡”成为学生发展的基础;提供种类多样的校本选修课程,使学生具有不同的“发展特色”。

  另外,学校在新课改高一年级安排信息技术和化学的会考,在高三年级安排艺术、体育等学科的考试,其中既有素描、唱歌的现场展示,还有艺术常识、体育健康和奥运知识的笔试。“这样安排不仅有利于身体锻炼和艺术素养的提高,还能缓解学生的压力。”

  北京师范大学第二附属中学:

  活力・特色・有效:“6+1+1”课程体系促师生共发展

  北京师范大学第二附属中学在新课改中探索并构建了体现学校课程特色的课程结构,即必修课+拓展类校本选修课+活动类校本选修课的“6+1+1”结构:“6” 包含6节课,每节课45分钟,主要安排国家课程中的必修内容和必选内容;第一个“1”指的是第7节课,进行70分钟(试行)的长学时实验,主要安排学科拓展类校本选修课程,重在发展学生个性,使学生学有所长;第二个“1”属于课外综合实践活动,每次课60分钟,主要安排综合活动类校本选修课程,重在满足学生多样化的学习需求和培养学生的兴趣。

  “这一课程体系,不仅提高了新课程改革的可操作性,还预留了很大的空间,随着新课程的不断深入,可以灵活地增加必修、必选课程的选择性,有利于课程建设的可持续发展。”北师大二附中校长曹保义如是说。

  据了解,该校还通过设计不同的排课方式,进行学科内模块顺序调整,以及模块间内容的有效整合,“提高了模块教学的效率,有助于学生群体学习潜能的发挥”。曹保义校长告诉记者,北师大二附中正在不断深入的探索中积极总结改进,力图形成一个“有活力、有特色和有效的课程体系,促进学生、教师和学校的共同发展”。

  中国人民大学附中(教育实验体):

  彰显个性 共享资源 构筑师生幸福人生

  人大附中教育实验体(由中国人民大学附属中学、北京航空航天大学附属中学及人大附中分校组成)充分利用课程改革所赋予的课程自主权,以课程建设为发力点,整体推进课程改革。

  学校课程体系构建突出“以学生发展为本”,高一年级以必修课为主,为学生提供优质高效的“课程标准餐”;在英语选修课中,尝试有限制的跨班选修。高二年级为学生提供分层次、有选择的“课程套餐”,进一步丰富和发展学校文化的内涵,形成符合新课程理念的学校文化,促进教师成长幸福感的增长。

  教育实验体中的三校资源共享,教师实行统一集体备课,也可适度地跨校开设选修课;在模块的考核、学分认定以及高中毕业会考上,三校统一命题,统一考务管理,确保会考的规范、有序、安全。

  人大附中校长刘彭芝告诉记者,作为市级课改样本校,人大附中还要充分发挥示范、辐射作用,探索一条在新课程改革的背景下,如何进一步发挥优质教育资源辐射和引领作用的新路,促进教育均衡发展,促进和谐社会的建设。

  北京101中学:

  实施“德育学分管理” 开发“课程超市”科学配餐

  北京101中学是北京市高中新课改率先推出“德育学分管理”的示范高中。该校副校长陆云泉介绍说,学分包括德育、学科、活动和奖励学分。每位高中生入学都能获得基本学分25学分,如违反中学生行为规范和校规校纪将面临0.5分到5分的扣分;相反,学生如德育评优,最高将能获得10分的奖励学分。因此,和一般高中毕业所要求的144学分不同,101中学的高中生需要拿到169学分才可能拿到证书。

  101中学在新课改中实行“分年级逐步分层,分学科科学配餐”的改革思路:高一年级以开设必修课为主,为学生提供优质高效的“标准餐”;高二年级为学生提供分层次、有选择的“营养餐”;选修Ⅱ课程则根据学生兴趣和发展需要提供多样化的“自由餐”,由学生自主选修。

  学校还通过“选修课程模块化、社团活动目标化、德育活动系列化”,不断开发校本课程,无论是灵活多变的“微型课程”,学生有充分选择权力的“课程超市”,还是为学有余力的学生开设的“荣誉课程”,都为不同的学生提供了充分的机会,学生可根据自己的兴趣、爱好自主“点菜”。

  北京潞河中学:

  利用优势设置人性化课程 培养健全人格的潞河人

  在北京潞河中学读书的众多寄宿学生,不用担心晚上或者周末时间难熬,学校开设的“潞河讲坛”、“学生心智训练营”等选修课程可供学生自愿选择。学校还采取“预科单设小班化教学,高中插班分层教学”的模式,为来自新疆的学生提供丰富的“新疆学生补充课程”,确保培养目标的实现。

  校长张世义告诉我们,学校课程设置充分利用办学时间长、空间大、设施全、师资力量雄厚的资源优势,大幅度增加学生自主学习的时间与空间:所有学段均设置各学科选修Ⅰ、选修Ⅱ的各类课程的各个选修模块;同时有体现学科特点、潞河内涵、运河文化、学生感兴趣的十类校本选修课程,为学生提供了营养丰富的“自助餐”。其中,还为外国学生和想出国留学的学生特别开设了丰富而实用的“涉外课程”。

  学校还借鉴外国经验,采取学生分层、分科、分项上课等多种形式;在学科模块的考查和学科会考中,采取多种形式和方法,使考核更加人性化和个性化。张世义校长希望学校通过自主排课实验,培养出“具有健全人格的潞河人”。

  编后语:

  自主排课充分彰显学校课程特色,特色办学成就课程改革实验。实践证明,促进学校特色发展是高中新课程改革的重要目标。学校课程建设作为学校特色发展的主渠道,成为此次高中新课程改革的重要任务。

  2008年7月17日,北京市召开了基础教育领导干部工作会议,确定了下半年的工作重点:继续推进义务教育均衡发展,全面提高基础教育质量,促进学校特色发展。正如罗洁副主任在大会上所强调的,教育价值抉择的根本指导思想是以人为本的科学发展观,因此必须重申:差异发展是教育均衡发展的有效模式。学校的特色发展之路要根据本地经济社会的发展需求和教育资源结构分布的特点,充分依托学校自身优势资源,寻找建设的突破点和生长点。在特色中追求教育质量,在发展中实现教育公平。这是尊重教育规律、促进基础教育发展繁荣、文明、和谐、宜居的关键。而其最终目标的是促进学生、教师、学校的全面、协调、可持续发展,让学生、教师获得幸福感。

  高中证书样本篇7

  关键词 现代学徒制;职业院校;政策推动;制度

  中图分类号 G712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 1008-3219(2015)09-0028-05

  一段时期以来,一方面随着我国经济产业结构的调整升级,企业在转型升级中出现了招工难和高技能人才匮乏的难题;另一方面,尽管职业院校和企业在工学结合、校企合作培养人才方面不断深入,但学校、企业之间还远没有达到真正的有效融合,企业也缺乏参与职业教育的积极性。因此,无论是职业院校还是企业,均迫切希望寻找到一条更为有效的促使校企深度融合培养高技能人才的方式。

  学徒制作为职业教育的一种形式,在传承人类社会技术方面一直扮演着重要的角色。在经历工业革命后跌宕起伏的发展历程后,以将传统学徒培训与现代学校教育相结合为特征的现代学徒制因其对德国经济社会发展所发挥的重要作用,而使得人们开始重新认识并思考学徒制。其强大的人才培养功能和效率受到各国瞩目,因此成为很多国家经济发展和人力资源开发的重要战略。

  在此背景下,现代学徒制受到我国职业教育学界的广泛关注,在理论和实践中提出建立现代学徒制的呼声不断加强,一些地方和企业也积极开展试点工作。2014年2月,李克强总理主持召开国务院常务会议,确定了加快发展现代职业教育的任务措施,提出“开展校企联合招生、联合培养的现代学徒制试点”[1],建立现代学徒制已上升为国家意志。为了更好地探索和建立现代学徒制,有必要梳理其由理论探讨上升为国家意志背后的政策推动轨迹,以及当前正在进行着的实践探索,以便我们从中把握具有规律性的发展方向。

  一、我国现代学徒制发展的政策推动轨迹

  从世界范围来看,一项教育制度的兴衰通常与政府的干预有直接关系。国家的制度和政策安排,特别是政府的教育政策对职业教育影响巨大。历史经验表明,职业教育的持续、健康发展不单纯取决于职教自身,而是在很大程度上取决于职业教育的制度设计。可以说,现代学徒制作为一种新的人才培养制度和方式,在我国的发展更是体现了政府的主导和推动作用。

  2011年3月,教育部副部长鲁昕在推进国家中等职业教育改革发展示范学校建设专题培训班上首次谈到现代学徒制,希望地方政府和企业通过组织参与现代学徒制来解决东南沿海“用工荒”的问题。2011年6月,在全国职业教育改革创新国家试点推进会上,教育部将新余市的江西职教园区列为国家现代学徒制试点平台,按照鲁昕副部长对新余职业教育现代学徒制“世界眼光、中国特色、国际标准”的总体要求开展试点。2011年10月,在全国现代学徒制实践经验交流研讨会上,鲁昕表示,“如果能把中国特色的现代学徒制做起来,这不仅仅是职业教育的生命力,还解决了中国产业的核心竞争力问题”。2012年,教育部工作要点明确“开展现代学徒制试点”;2013年,教育部工作要点再次提出“启动现代学徒制试点”。至此,现代学徒制成为教育部在职业教育领域重点推进的试点工作之一。

  与此同时,对其他国家现代学徒制的经验介绍与交流活动,以及理论探讨活动也深入展开。2011年以来,教育部主办了多次中德职业教育校企对话会,就德国现代学徒制的实施进行了广泛的交流与探讨。此外,教育部还与英国商业创新与技能部联合主办了多次专门探讨现代学徒制人才培养模式的研究会议。2013年,教育部委托部分地区、科研机构、职业院校与企业,开展现代学徒制理论研究和实践探索。这些会议及相关研究,对于借鉴国外现代学徒制的政策法规和成功经验,研究我国在建设现代职业教育体系框架下开展现代学徒制试点工作起到了重要的启示作用。

  在国家层面,建立现代学徒制的工作紧锣密鼓,有序推进。2014年2月,李克强总理主持国务院常务会议,部署加快发展现代职业教育,提出开展校企联合招生、联合培养的现代学徒制试点。刘延东副总理也多次批示,要求加大力度推进现代学徒制试点工作。2014年5月,国务院印发《关于加快发展现代职业教育的决定》,其中明确提出“开展校企联合招生、联合培养的现代学徒制试点,完善支持政策,推进校企一体化育人”。由此建立现代学徒制上升为国家意志,成为国家制度。

  2014年9月4日,教育部发出通知,要求积极开展“招生即招工、入校即入厂、校企联合培养”的现代学徒制试点工作;9月5日,教育部了《关于开展现代学徒制试点工作的意见》。2014年12月,全国职业教育现代学徒制试点工作推进会在唐山举行,会议要求,必须加快推进现代学徒制试点工作,各地要系统规划,做好顶层设计,因地制宜开展试点工作,构建校企协同育人机制。2015年1月,教育部关于开展现代学徒制试点工作的通知,决定遴选一批有条件、基础好的地市、行业、企业和职业院校开展现代学徒制试点工作。这标志着我国现代学徒制试点工作开始进入由点到面的大范围实质性推进阶段。

  二、现代学徒制的本土化实践探索

  从世界其他国家现代学徒制的成功经验来看,检验现代学徒制成败的一个关键是看学生毕业是否可以顺利进入企业工作,并能胜任企业提供的岗位,因此现代学徒制的成功实施必须要发挥好政府、企业、学校等各方的优势。在教育部的推动和指导下,江西、浙江、广东、湖北、湖南、上海等一些地方和学校都积极开展了对现代学徒制的试点工作,形成了具有一定代表性的经验和做法。

  (一)区域政府主导推动

  江西新余市2011年率先出台了《新余市职业教育现代学徒制试点工作方案》,开启了以现代学徒制为主要内容的职业教育改革试点的序幕。成立了由市委、市政府主要领导担任组长、副组长的现代学徒制试点工作领导小组,并将试点工作列入了年初《政府工作报告》,市财政每年安排预算100万元专门用于现代学徒制试点。在完善现代学徒制“顶层设计”及相关配套文件基础上,新余与广东工程职业技术学院签署了《职业教育现代学徒制探索合作协议》,提升现代学徒制试点的理论研究和实践推进能力。新余市江西工程学院、赣西学院、江西太阳能科技职业学院等职业院校,分别根据自身的专业设置,选取电子商务、服装设计与制作、光伏发电、冶炼技术、机械加工技术、汽车营运与维修专业开展现代学徒制试点,每个专业30~40名学生,建制成班。学徒岗位由学校和企业统筹安排,第一年以在校学习基础理论为主,第二年进行实训、半工半读、工学交替,第三年在企业学徒、顶岗实习,技能检测与考核鉴定合格的学生,可取得证书、技能等级证、素质拓展证,成为参与学徒制企业员工。学校与合作企业共同保障学生学徒期间工资福利、三险一金、劳动强度以及毕业后就业等合法权益,学徒第一学年享受企业给予的生活补贴,第二学年享受一定的工资待遇,第三学年享受准员工待遇。

  浙江省湖州市从2011年开始探索现代学徒制“三三四”模式,即政府、企业、学校“三元管理”,在校学习、轮岗实训、顶岗实习“三段教育”,学生、学徒、准员工、员工“四位一体”,合作式、分段式、递进式培养人才。在顶层设计方面,湖州市先后印发《中职学校现代学徒制试点工作实施方案》《深入开展现代学徒制“334”模式实践与研究方案》《关于深入推进现代学徒制试点工作的若干意见》;建立学徒注册制度,本着学生自愿、家长同意的原则,符合条件的中职学生列入现代学徒制培养对象;规范试点企业资质,市经济和信息化委员会与市教育局对相关企业进行资质审核;实行财政税收优惠,试点企业因接收实习生所实际发生的与取得收入有关的、合理的支出,按现行税收法律规定在计算应纳税所得额时扣除。在具体人才培养方式上,主要采用如下四种不同样本实践现代学徒制:一是“2+0.5+0.5”样本。2年以学生身份在学校学习,半年(第五学期)以学徒身份到企业轮岗培训,半年(第六学期)以准员工身份在企业顶岗实习。二是“1+1+1”样本。第一年以学生身份在学校学习;第二年采用“2+3.5”(2天学校、3天半企业)形式,以学徒身份到企业轮岗;第三年以准员工身份在企业顶岗实习。三是“2+1”样本。2年以学生身份在学校学习;1年把学徒和准员工合在一起,培训一个岗位,顶岗一个岗位;然后再转入下一个岗位,再培训,再顶岗。四是成人“双元制”。以行业企业为主体,职业学校为基础,理论与实践、知识与技能相结合,在企业职工中针对企业需求培养“本土化”高技能人才。

  (二)院校主动合作实践

  清远职业技术学院在校企合作顶岗实习和订单式培养的基础上,根据校企合作伙伴的特点和招生生源的不同,采取三种不同的招生方式和培养形式探索现代学徒制[2]。一是招收应届高中毕业生,实施联合分段培养;二是招收往届高中毕业生和中职毕业生,联合交替培养;三是校企联合自主招收合作企业员工,在岗培养。三类生源的三种不同培养途径均采用双导师培养制度,学徒在双导师指导下完成学业。操作性专业课程和涉及企业文化的课程,以企业在岗培养为主,企业导师采用师带徒方式授课,学校导师以送教上门的方式进行理论辅导。学徒以工学结合的方式完成课程学业,理论知识和基础技术技能培养,以在校培养方式为主,从企业员工中招收的学徒在企业教学点集中学习,主要由学校导师授课。校企双方共同制订现代学徒制的招生、日常教学管理、双导师培育与管理、考核评价等系列教学管理制度。合作企业出台激励员工报考现代学徒制的措施和其他考生报考现代学徒制的优惠政策;学校出台实施激励二级院系探索实践现代学徒制人才培养的政策。

  唐山工业职业技术学院选择唐山市美术瓷厂、亚洲时代陶瓷有限公司等企业作为合作伙伴,探索现代学徒制人才培养模式。一是签署“两份协议”,实现联合招生。学校利用河北省高职院校单独招生政策,联合招收现代学徒制班,企业参与考试方案制定、专业技能试题命题和招生考试工作,在录取后与学生签订学徒协议,做到招生与招工同步。根据协议,企业安排8名陶艺大师、2名外籍陶艺专家和专任教师担任师傅。学生在学徒期间参与完成3~5件企业订单产品的生产制作,企业根据作品的艺术水平及价值为学生发放报酬。二是制定“两套方案”,实施联合培养。学校将原来的专业人才培养方案改变为校企分别实施、相互协同的两个方案。根据协议,学校负责传授通识教育课程和陶瓷彩绘基本理论知识,企业负责训练实践技法,培养学生艺术素养和市场适应能力。学生每周去企业2~3天,遇有大型陶瓷壁画等市场订单,学生可连续校企交替、工学交替学习。三是实施“两套标准”,规范培养过程。学校提供校内课程标准、教学工作标准和考核标准。企业提供培训标准、职业标准、安全生产操作规程和技能考核标准。四是建设“两支队伍”,校企双师育人。整合学校专任教师和企业陶瓷艺术大师、工程师、特聘外籍陶艺教师等资源共同组成课程教学团队,校企双师授课。

  (三)企业积极参与探索

  徐工集团积极探索现代学徒制人才培养模式。在与徐州工业职业技术学院合作中,按照学生自主报名、企业选拔的原则,组建“徐工班”,企、校、徒三方分别签订协议,明确责权利,学生成为企业的预备员工,入学即入职。由徐工主导、学校组织策划,按照装备制造系列岗位对从业人员的技术技能水平和职业素养的要求,制定人才培养方案。实施“实景教学―分解演练―真实操作―多岗轮训”四层递进的学徒制教学模式。企校将学徒岗位工作任务完成情况纳入考核范围,共同建立教学运行与质量监控体系,对学徒制教学实施全过程共同管理。2013年,企校签约共建技师培训中心,面向社会招收具有一定工作经验的挖掘机操作手,将机械类专业现代学徒制人才培养的探索由学历型延伸至非学历型。

  长春市轨道交通集团有限公司与长春职业技术学院共同开展联合招生、联合培养、一体化育人的现代学徒制试点。在学校招生的同时,集团进行招工面试,合格者既是城市轨道交通学院的学生,同时也是集团的预备员工。教学任务由学校教师和集团企业师傅“双导师”共同承担。集团选派兼职专业带头人,选聘7名工程师、61名技术骨干担任企业师傅,并成立以高水平工程师为带头人的技师工作室和教师流动工作站。双方通过联合投入,在集团车厂共建了集实训教学、技术培训和产品研究于一体的城市轨道交通实训中心,创建了企业师傅带学徒的实践教学环境,丰富教学资源。集团与学校共同制订实施现代学徒制人才培养过程的教学组织与运行管理、人才培养质量的考核评价,并作为毕业入职的考核指标和择岗录用的依据。

  三、推动现代学徒制发展的思考

  总体而言,经过多年的试点探索,我国现代学徒制人才培养模式的雏形已基本显现,但就实践整体而言,仍然存在许多困难与问题,具体表现为三点。一是缺乏法律制度保障。就目前学徒制试点的情况来看,各级政府均已对校企合作给予高度重视,并已着手制订规范。政府规范不仅包括强化行政管理,加强资金支持力度,而且政府越来越多地扮演起协调学校和企业之间联络沟通的角色[3],但目前而言,这些规范主要是以政策文件的形式出现,约束力不足,以法律形式明确的制度保障还不完善。而综观实施现代学徒制比较成功的德国、英国、澳大利亚等国无不是从国家层面给予规范管理,德国的公法和私法、澳大利亚的国家框架和国家标准,都从国家层面为现代学徒制的良性发展提供了保障。

  二是缺乏强有力的协调组织机构。与传统学徒制相比,现代学徒制有很多新特点,涉及相关的利益主体也更多,其有效开展离不开人力、财力、物力等一系列保障机制的建立健全。现代学徒制采用双证融通的人才培养方式,学徒毕业要拥有学历证书和职业资格证书,而这两类证书的管理则分别涉及教育部门与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部门,管理的分散以及之间的协调沟通等也为学徒制的有效实施带来一定困难。

  三是试点形式还比较单一,仍是低水平的校企合作、个别专业与企业进行的合作。从所试点的现代学徒制人才培养实践来看,主要是以订单班为主,运作模式基本是职业院校与某企业签订合作协议,选拔学生组成以企业名字冠名的订单班,学生毕业后经过企业和学生的双向选择,学生可到订单班冠名企业就业[4]。多数学校与企业进行的学徒制培训项目主要针对个别专业,并没有带动整个专业群的发展,在一定程度上限制了学生的可选择性,也不利于学校课程灵活性和多元化的调整。同时企业参与的动力不强,主体地位不突出。

  结合我国现代学徒制的发展轨迹与实践探索,并借鉴国外现代学徒制模式建立的经验,进一步推进现代学徒制的实施关键可以从三个方面加以考虑。首先,在顶层设计方面,要进一步明确现代学徒制的国家制度性特征。在落实好现有的政策制度基础上,在正在修订的《职业教育法》中以法律形式明确企业的主体地位和赋予学徒法律身份,同时出台配套法律法规为现代学徒制的有效实施提供制度保障。同时,还应尽快建立国家统一的资格框架,实现职业资格制度与学历学位制度的融通,并建立适当的质量监控与评价,提高对非正式学习所获技能的认可,将非正式的现代学徒制纳入到国家教育培训系统体系,扩大现代学徒制的对象[5]。

  其次,在机制推动方面,各级地方政府应建立相应的管理机制和经费投入机制。可依据各地实际,借鉴如英国的国家雇主服务机构和国家学徒制服务机构、澳大利亚的新学徒培训制服务中心等,设立相应的服务机构或充分发挥职业教育联席会议作用,真正统筹利用好政府、行业、企业、学校、科研机构等方面的资源,协调好教育、人社、财政、发改等相关部门的关系,推动现代学徒制的有效实施。

  第三,在学校实践层面,可在拓宽现代学徒制的培训内容、课程、教学模式及指导方面开展更加微观和细化的改革。职业院校可将跨文化和创业素养等纳入到学徒培训中,通过学徒培训开展创业教育和创业学习,以更有利于满足社会的需求。同时,鉴于现代学徒制是一种以校企融合与互动为主要特征的对接协调式人才培养模式[6],职业院校和企业双方有必要在理论学习、工作任务设计和实践、教学组织、教师指导、课程内容设置等各个方面,都根据学徒的特点和职业发展要求精心设计,实现职业院校教学与企业培训的充分融合。

  参 考 文 献

  [1]赵志群.人才市场错配,何不建立现代学徒制[N].中国教育报,2014-5-12(4).

  [2]赵鹏飞,陈秀虎.如何调动企业参与职业教育积极性[N].中国教育报,2014-10-13(7).

  [3]刘媛媛,匡瑛.中国现代学徒制的实践与反思[J]. 江苏教育,2013(10):22-27.

  [4]薛胜男.现代学徒制的西方经验与中国现实[J].教育与职业,2014(16):9-11.

  [5]赵志群,陈俊兰.现代学徒制建设[J].北京社会科学,2014(1):28-32.

  高中证书样本篇8

  内地支援西藏培养专门人才的历史可以追溯到建国初年。早在1957年3月5日中共中央书记处召开的会议上,时任总书记邓小平明确提出:“藏族学员凡愿意来内地学习的人数不限,不愿意的,一个也不强迫。你们西藏自己在内地办学。”遵照中央指示,西藏工委于1957年6月正式决定在内地筹建民族学校,并于当年9月确定学校名称为“西藏公学”,校址选在了陕西咸阳,而分散在四川、甘肃等地的西藏学员陆续向咸阳校址集中。西藏公学设置了一、二、三、四部和团校共60个教学班,1958年9月15日,“西藏公学”举行隆重的开学典礼,率先拉开了西藏现代高等教育的帷幕,同时它也标志着西藏学员在内地高校学习生活的开始。改革开放之后,西藏陆续选送学员到内地高校进行深造学习。1984年教育部和国家计委联合发出通知,确定从1985年开始,在上海、天津、辽宁、河北、河南、陕西、山西、湖北、湖南、山东、江苏、浙江、安徽、江西、重庆、云南等16个省市,依托当地优质学校的资源条件,举办内地西藏初中班;在北京、成都、兰州开办三所独立设置的西藏中学。从此,拉开了西藏基础教育也在内地开办学校和培养人才的历史先河。至2014年,仅高中层次的内地西藏班和独立设置的内地西藏学校总数已达13所;分散招收西藏学生的内地重点高中达到50多所。进入新世纪后,我国内地面向西藏招收学生的人数逐年增加。至2012年,共有276所内地高校招收西藏生源,藏族大学生的求学足迹遍布全国22个省市和自治区。2013年,西藏应届大学毕业生总数为12361人,其中区内6所高校的应届毕业生8280人,区外返藏毕业生达4081人,内地高校毕业生占西藏全部大学毕业生总数的1/3。2014年,西藏籍学生普通高等学校招生计划13662名,其中区属高校招生6384人,内地高校招生7278人,内地高校招收西藏学生的人数已超过区内高校的招生数量[4],在层次结构、专业分布、人数规模等各项指标方面,已经达到了“区内外平分秋色”的双轨体系格局。关注西藏学生在内地高校的学习和生活状况,已然成为反映西藏高等教育办学发展和内涵建设的重要方面。

  二、内地高校西藏生源的学情现状分析

  为了更深入的了解西藏大学生的学习和生活状况,我们选择厦门大学作为样本,进行了实地考察和实证调研。和大多数内地高校一样,厦大也是从实行高校扩招之后的2001年开始单独招收西藏学生,至2013年共招生13届154人,其中有9届毕业生已经返藏投入到服务西藏的各行各业中。从地缘分布看,这些学生来自西藏拉萨、山南、日喀则、林芝、那曲、昌都和阿里,学生的来源分布涵盖了西藏的城市和所有地区;从生源状况看,多数学生来自内地西藏班或内地散插重点高中,也有来自区内重点或普通高中毕业生。可以说,厦大生源包含了目前西藏所有类型的高中毕业生。故而,本次调查选择厦门大学的全部在校藏族本科生作为抽样对象,就了解内地高校藏族大学生的学情状况而言,具有一定的代表性和典型性。调查根据学习学的相关理论,参照我国大学生学习问题的实证研究成果,结合藏族大学生求学经历的特殊性,设计问卷的设计主要包括三个方面内容:第一部分为学生的基本信息,第二、三部分是问卷正式内容,包括学情要素(学习观、学习动机、学习目的、学习态度、学习焦虑、学习方法、学习方式、自我效能感等)和影响学习的相关因素(满意度、身体和心理素质、个性特征、思维方式、文化差异、语言沟通、适应能力等)。问卷采用匿名方式,答案由若干选项组成。研究以问卷调查为主,通过反馈交流、深度访谈、召开座谈会等方式进一步开展针对问题的质性调研。此次调查共发放问卷72份,回收有效问卷70份,回收率为97%。涉及厦大10个学院的10个专业,其中大一20人,大二20人,大三16人,大四14人;男生18人,女生54人。为了直观呈现出观测维度上的现状趋势,本文仅将统计后的实证现状描述如下:

  (一)学习目的与学习动机情况

  学习目的则是指学生通过学习所要达到的目标和结果,它不仅影响学习动机和学习行为,还影响学习策略、学习效果、学习方式等。从整体上看,藏族大学生位于前三位的学习目的分别是“为了报答父母的养育之恩”、“找份稳定的工作”、“提高素质实现自身价值”。问到他们“就读内地大学的目的”时,46%的学生选择“为了考上公务员,找到稳定的工作”,38%的学生回答“为了获得知识和提高技能”,还有34%的学生“想看看外面的世界”。可以说,尽管不同但每个人读大学的目的都很明确。调查发现,藏族学生的学习行为以外部动机为主,如“为了取得好成绩”、“将来找到一份工作”、“拿到证书书”等,而选择“对专业感兴趣”或“学习过程中的乐趣”这类选项的人较少。

  (二)学习态度与学习焦虑情况

  学习态度是指学生对学习及学习情境所表现出来的比较稳定的心理倾向,由认识、情感和行为意向三种心理成分构成。实证表明,藏族学生的学习态度整体上还是比较端正积极,多数学生认为学习知识有意义,学习能力不是先天的,而是通过训练后可以改善的。部分学生还倾向于学习有一定难度的知识,47%的学生认为只要努力自己也能达到标准。但他们的学习焦虑表现仍很突出,部分学生在学习中常常感到“有一种失败和挫折感”,认为自己在文化基础、英语水平、用功程度、综合知识等多方面跟其他同学尤其是汉族存在差距;多数学生在课堂上怕回答错误,从来不敢主动发言,学业压力较大,学生对自我可能的估计偏低,缺乏自主能动性。

  (三)学习策略与学习投入情况

  从整体上看,多数西藏大学生课堂上能够抓住重点,在理解基础上记忆,课后阅读非本专业读物,经常利用网上资源浏览信息、下载工具,注重参加学校文体类和志愿者活动等。但也有不少学生没有课前预习或课后复习习惯,缺乏对对零碎时间的统筹计划,在学习过程中自我调控能力不足;多数学生有过逃课经历,一半以上的学生除上课外平均每天学习时间还不足2小时;多数学生只在考前突击,部分学生从来不参加社会实践活动,不阅读课外书籍,有些学生甚至还没有自己的学习方法。此外,仍有33%的学生有过考试不及格或重修科目的经历,12%的学生补考科目较多。总体来看,他们的学习策略有待改善,学习投入还需加大。

  (四)满意度和特殊价值观情况

  正如校友对母校独特、持久的认同感一般,藏族大学生对厦大各方面的满意度也很高。他们认为学校的图书资料丰富而且查阅方便,能满足他们的学习需求;认为多数教师讲课认真,能够根据课程的需要采用不同的教学方法,注重培养学生的通用技能;校园文化丰富多彩、学生住宿条件相当好,能根据贫困学生资助制度给他们实在的帮助;很多学生认可厦大对藏族学生“一视同仁”的学习要求,认为严格要求有利于自己的未来发展。他们对学校的整体体验是:“喜欢我的大学”、“大学生活非常美好”。特殊的价值观,则是在长期跨文化的求学过程中形成于藏族大学生头脑中的独特的价值判断和行为准则。这种观念既不同于西藏区内大学生的行为标准,也不同于内地汉文化下的处事准则。相对而言,内地藏族大学生能够更理性地看待宗教信仰。同时,他们对于藏传佛教中“克己求善”的行为感到难以理解,多数学生认为“在现实中我难以做到真诚的善良”。科学和理性教育,使他们的时间观念更强,利益观念更分明。与此同时,内地藏族大学生的心理亚健康状况也很突出,表现为内心焦虑、人际关系敏感、情绪消极等。这些症状可引起学生行为的变异,甚至影响学习。有的学生试图通过长期不学习的方式来表示“自己并不是笨蛋”,只是洒脱得“不顾一切”,别人想通过努力来获取的荣誉、奖励,这些他们都不那么看重它;个别学生难以接受老师的劝导,游离于集体之外,学业成绩每况愈下,陷于恶性循环而难以自拔。

  三、问题的成因分析

  (一)学习目的相对浅近,缺乏远大理想和抱负

  调查显示,将“为建设家乡学本领”这一选项作为第一学习目的学生不到10%,被调查的学生中无一人有考研或继续深造的意愿,多数大学生心目中已经形成了个人和家庭为先的重要度次序。诚然,内地藏族大学生在十几年的寒窗苦读中,无论学生个人或家庭都为他们的学业成功付出了巨大的代价,我们无意否定大学生以实现自身价值或以报答父母养育之恩作为学习目的的总体取向。但仅此还远远不够。内地藏族大学生作为众望所归的使者,他们在求学过程中享受了国家更多的稀缺资源,应当承担起相应的社会责任,担负对国家、对人民高度的责任感和使命感,树立更远大的理想和抱负。同时,从西藏高等教育的视域看,他们是西藏未来高级专门人才的骨干,理应树立起更远大的理想和抱负,“为建设家乡,报效祖国而学习”作为重要的学习目的,以自己在内地多年所学的知识和技能服务西藏各族人民的生产生活。因此,如何使学生将国家的发展与个人的命运紧密联系在一起,树立对国家、对人民的高度责任感和使命感,仍是一个需要引起广泛关注的现实问题。

  (二)心理与学习的双重压力,影响他们健康成长

  调查过程中发现,影响他们学习的更主要因素不仅是学情诸要素本身,甚至语言对他们的学习似乎也并没有产生太大阻碍,而是在巨大的文化差异和长期的特殊求学历程中,积淀于学生内心深处的某些自卑观念和心理压力,正是这些严重影响了他们的学习自信心。如果离开文化和价值观而单从量化的学情表现去评价他们的学习状况,显得过于简单和表面化。众所周知,学生的学习情感与学习兴趣必然联系在一起,学生的这种情感、态度在学习活动上的倾向性选择,就是学习兴趣在学习行为上的体现。对于藏族大学生来说,由于在内地大学的所学专业及课程教材主要取自汉文化环境,教师的价值判断、同学的交流模式也都源于此背景。他们对学习沟通的情感认同程度存在差异,加上思维模式的不同,导致学生在理解文化中有时出现听不出“言外之意,弦外之音”的尴尬,尤其对知识的深度加工方面存在“一知半解”或“消化速度较慢”等现象。久而久之,这种差异似乎变成差距积淀于学生的内心深处。他们普遍趋向于自我否定,在学习中总感到信心不足。随着学业内容的广度、深度和复杂度加大,学习差距越拉愈大。个别学生要么自暴自弃地熬到毕业,要么将注意力转向无节制的网络娱乐中。有关研究还表明,当前内地藏族大学生中相当一部分是独生子女或西藏中上阶层及知识分子家庭出生。父母给予他们的希望很高,使得学生的心理压力和学业压力始终较大。我们不仅需要从深层的学习策略方面给予他们切实的指导和帮助,更需要从民族心理学和文化差异的宽宏视角去关注这个特殊群体的健康成长。

  (三)针对内地藏族大学生的学习指导亟待加强

  从学业成绩而言,多数内地藏族大学生似乎只能达到最基本的标准,有的连起码的底线都难以达到。因此,有些高校为了照顾他们而采取学习过程中降分保底的做法,这不仅有嫌反向歧视,还助长了个别学生的惰性和依赖心理。有的学生明知自己“跳一跳就能够得着”的知识也不愿再“费劲”去学。“等、靠、要”的思想蔓延到学生的学习过程中,既不利于构建他们系统的知识结构体系,尤其不利于发展学生的思维和学习能力。反之,如果学校按严格的统一标准来要求藏族大学生,又不免有失教育应当秉承的公平性,毕竟他们来自不同的语言体系和边疆地区。因此,究竟应当如何把握,仍有待在实践中共同探索,在理论上加强个性化研究。尽管藏族大学生对于每一所内地高校或所在班级而言,数量确实微乎其微,班级教学不可能因为少数个别学生的基础而放慢进度或调整内容。但他们对西藏高等教育而言,不仅数量可观而且代表着藏族大学生中的佼佼者,如果他们中多数人的学业成绩只能通过降分等途径才能达到毕业标准,则西藏高等教育人才培养的质量难以得到保证。

  四、基于民族文化心理视角的策略建议

  联合国教科文组织报告中明确指出,21世纪的教育应该以培养学生“学会认知、学会做事、学会生存、学会与人共处”作为核心能力。这既是知识经济时代对人才素质的基本要求,也是西藏高等教育人才培养的长远目标。

  (一)提高适应能力,学会生存

  《学会生存》一书明确提出:“对知识达到深刻的理解并不是教育的最终目的,而是能将所学的知识运用于实践和生活中,尤其是创造性地运用,这才是我们追求的最终目标。”藏族大学生在内地高校中,无论从课堂教学或从周围环境中确实学到了更多知识和更先进的技能。可以说,内地大学生是西藏现代知识最丰富和现代化化程度最高的一个群体。但他们能否在未来的服务西藏工作中实现自己的人生价值,能否在高寒冻土的“缺氧岗位”上学会生存,学会发展,这些将完全取决于他们对知识的学以致用能力。内地藏族大学生至少面临两大学会生存的人生挑战:一是求学过程中要学会生存。初来乍到内地,他们与其它各民族师生交往过程中,在思维方式、语言表达、价值观念等各方面存在差异。此时,首先需要学会适应,学会生存于跨文化的教育环境,这是完成学业的基本前提。二是未来工作中要学会生存。学生在内地大学中学到知识是一回事,能否利用所学的知识解决西藏工作中面临的实际问题又是另一回事。“留得住、用得上、下得去”,这是西藏高等教育人才培养的基本目标。从这个意义上看,对内地西藏大学生来说,学会生存和学会发展同样显得非常重要。全面综合的基本素质、相对宽泛的实践能力、吃苦耐劳的奉献精神、真诚友善的协作品质,这些方面的教育和培养甚至比专业知识或一技之长显得更加重要。

  (二)掌握认知策略,学会学习

  从人类认识事物的一般规律意义上说,任何自然客体都是可以被认识的,任何思维模式总有办法以自己特有的方式逼近真理。在长期的跨文化教育实践中,藏族大学生虽然能深刻体会到自己跟别人在思维方式上存在着某些差异,但这并意味着他们的思维能力本身有某种天然缺陷。因为人的思维能力也不是天生的,其条理性与逻辑性是通过学习训练后可以逐步改善的。因此,能否准确地掌握专业知识的核心内涵,关键是要有适合自己的认知策略和学习方法。通常来说,学习方法并没有统一和最优的模式,但如果没有方法和策略时学习效率一定不高。当前对多数藏族大学生来说,不是因为思维方式不同而造成了他们与其他同学之间学习上的更大差距,而是由于部分学生至今还没有掌握适合自己的学习策略,比如温故知新的学习习惯、劳逸结合的学习计划、高效集约的时间管理、持之以恒的学习毅力等。这些学习策略恰恰是提高学习效率和效果的关键所在。他们不仅需要在长期的学习探索中自我积累,更需要跟其他同学的沟通交流中获得启迪,而掌握认知策略是学会学习的基本前提。

  (三)加强协作沟通,学会共处

  多年的内地求学经历,不仅使藏族大学生开阔眼界、增长见识,还深刻体会到了多元文化中要学会协作沟通的必要性。因此,跟长期在相对单一的文化背景下成长起来的区内学生相比,他们在某些方面显得更加理性和宽容。如果说在内地大学的学习经历磨练了他们的学习意志,则多元文化的开放教育使藏族大学生在认同本民族文化的同时,能够更加平和地理解、包容和接纳其他民族的文化,从而获得参与多元文化社会所必需的价值、态度、知识与技能。其他民族的学生应该给予藏族大学生更多的理解和支持,共同进步,共同发展;学校也要营造多元文化平等相处的环境,使藏族大学生尽快渡过调适阶段,更好地融入多元一体而共同繁荣的中华文化大复兴中。藏族大学生则要在学习过程中注重沟通与协作能力的培养,学会与人合作共处。随着技能性专业的知识日趋模块快,未来工作岗位的分工逐步会细化分化,交叉和综合学科不断出现,岗位对复合型人才的需求日益增加。有分工必然需要协作,要发展必须学会共处。在这种似乎矛盾而多元的价值诉求中,学生的沟通和协作能力显得特别重要。

在线咨询 QQ咨询